1. <progress id="lpldt"></progress>
      <progress id="lpldt"></progress>

      1. <progress id="lpldt"></progress>
      2. <samp id="lpldt"></samp>

      3. <tbody id="lpldt"></tbody>
        <samp id="lpldt"></samp>
        <tbody id="lpldt"></tbody>
        <samp id="lpldt"><ins id="lpldt"></ins></samp>

        <menuitem id="lpldt"><ins id="lpldt"></ins></menuitem>

        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0-07-01 17:20:14 mhhbkj

          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王海燕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首先通報了生態環境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環境部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部署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持續推進渤海生態恢復修復等工作。他說,為進一步落實“八個走在前、作表率”,生態環境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一致認為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做到“九個結合”。生態環境部部署八個方面20項措施,切實幫助基層減負,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為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生態環境部部署開展夏季VOCs治理攻堅,并組織專家赴重點地區幫扶指導。生態環境部持續督促推動地方做好渤海生態修復工作,將于7月開展現場調查核實,并對進展滯后地區進行通報。

          別濤說,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構建了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適應的法規標準大框架。迄今為止,在法律法規體系方面,由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法律共13部。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領域重大改革措施達到60多項,大部分都以黨內法規形式出臺。在標準體系方面,現行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總數達到2140項,對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及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改革等工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面,全國各地辦理了945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涉及賠償金額超過29億元,推動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所有省級黨委政府都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還出臺了200多件配套文件。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依法治污”等重要指示精神,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善于協調,以法規標準制度建設新成效,服務和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回應記者問到的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依法治污工作問題時,別濤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做好依法治污工作,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不松懈,繼續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標準,對違法排污要依法懲處,不能降低標準、不能突破底線,切實樹立生態環境法治應有的權威。生態環境部門和地方政府其他相關部門要更注重嚴格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同時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條件,不得亂作為,不能肆意減損企業等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針對媒體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問題,王海燕表示,污染物排放標準是推進污染減排、防范環境風險、改善環境質量、優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家排放標準主要定位于環境準入,是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執行。隨著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各地對精準治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一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在某些領域也確實存在著針對性不強等實際問題。地方排放標準主要定位于進一步優化行業發展和改善環境質量,提出更適合本區域、流域的排放控制要求。今后,生態環境部將分領域陸續出臺地方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加強對地方“因地制宜”開展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指導與規范。

          有記者問到河北省邢臺市強酸廢液傾倒案件,劉友賓說,5月27日,生態環境部會同公安部組成聯合工作組,赴河北省邢臺市威縣展開調查。目前,生態環境部已聯合公安部,對邢臺市污染環境案件實施掛牌督辦。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聯合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農藥等重點行業、危險廢物傾倒案件頻發的重點地區和涉危險廢物的重點違法行為,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動,嚴懲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餐飲油水分離器

        工業油水分離器

        工業油煙凈化器

        餐飲油煙凈化器

        廣州敏宏環保敬展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工業油煙凈化器、油煙煙塵凈化器、工業油水分離器、餐飲油煙凈化器,廚房油水分離器,廢氣凈化設備、噴淋凈化設備、活性炭廢氣吸附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環保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環保企業。電話:15011866968

          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王海燕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7月-9月,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開展夏季O3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指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依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別濤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負責人王海燕同志,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為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有關要求,今天的發布會采用視頻連線方式。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我部近期工作。

          一、生態環境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為落實“八個走在前、作表率”,不斷加強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自身建設,近日,生態環境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成員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辟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少數”,要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始終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

          大家認為,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做到“九個結合”。一要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把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二要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科學論斷結合起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三要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起來,在生態環境改善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要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五要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結合起來,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六要與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七要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起來,全面落實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任務。八要與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結合起來,錘煉打造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鐵軍隊伍和鐵軍機關。九要與做好當前各項生態環保工作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二、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照中央有關要求并結合工作實際,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生態環境部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實施舉措》,部署開展相關工作。

          文件提出了八個方面20項措施,要求生態環境部系統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改進文風會風,規范督查檢查考核,提高調研實效,強化擔當激勵,提高基層環境治理能力,加強組織領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

          生態環境部將嚴格控制公文數量,嚴格執行年度會議指標和會議計劃清單。鞏固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成果,計劃外不得擅自開展督查檢查考核。繼續完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堅決反對過度留痕、大范圍索要臺賬等做法。不斷優化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監督檢查工作安排,更多采用“四不兩直”方式開展暗訪督查和線索核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切實幫助基層減負。提高調研實效,科學合理規劃調研安排。充分聽取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建議,避免不接地氣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科學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規劃。

          生態環境部將加大正向激勵力度,總結推廣真抓實干的正面經驗典型,通報曝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反面典型。堅持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推動基層減負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三、部署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

          為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降低O3污染,生態環境部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制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部署在全國開展夏季(6月-9月)VOCs治理攻堅行動。

          攻堅行動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和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任務,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持“三個治污”“五個精準”,全面加強VOCs綜合治理,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精準治污。在問題上聚焦當前VOCs治理中存在的無組織排放嚴重、治理設施簡易低效、監測監控不到位等突出短板;在時間上聚焦O3污染高發的夏秋季;在區位上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在對象上聚焦VOCs排放的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和企業集群;在措施上突出源頭減排和過程管理,對全流程、全鏈條、全環節分別提出管控措施。

          堅持科學治污。我部將通過衛星遙感手段開展重點區域臭氧前體物遙感監測,篩選VOCs治理重點關注區域。充分運用走航監測、手工采樣監測以及VOCs溯源分析等手段,確定重點控制的VOCs物質以及物種名錄、行業名錄、排放環節。

          堅持依法治污。嚴格依法監管、依法治理,不涉及關停、錯峰生產、應急管控等強制性措施,嚴格落實監督執法“雙隨機、一公開”,不搞“全覆蓋”“一刀切”,對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的企業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最大限度減輕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

          按照攻堅方案要求,7月-9月,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開展夏季O3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重點區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以及其他O3污染防治任務重的地區,指導地方優化VOCs治理方案;緊盯工業園區、企業集群和重點管控企業,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拉條掛賬”式跟蹤管理,督促地方建立問題臺賬,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整改到位。

          此外,為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的幫扶和指導,我部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活動。組織編寫了面向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實用手冊》、面向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的《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現場檢查指南(試行)》、面向社會公眾的《臭氧及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知識問答》等1套3本書籍,向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系統發放,并在部網站提供電子版下載鏈接。

          四、持續推進渤海生態恢復修復工作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底,渤海濱海濕地生態修復規模不低于6900公頃,整治修復岸線新增70公里左右。三省一市共設立生態恢復修復工程項目61個,整治修復岸線長度約為129公里。

          生態環境部通過工作調度、衛星遙感監測、現場調研、向沿海城市(區)政府核實等方式,發現生態恢復修復任務存在項目開工率低、完成修復量少等問題。截至2020年4月底,環渤海三省一市計劃開展的61個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僅13個開工,完成濱海濕地修復面積約為目標要求的4.1%,整治修復岸線長度約占目標要求的19.6%。

          2020年5月,生態環境部向生態恢復修復任務進展滯后的秦皇島、唐山、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濱州、濰坊、煙臺等10個沿海城市印發了預警函,要求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進力度,確保按期完成任務目標。

          截至6月中旬,三省一市已有54個生態修復項目開始施工,開工率達到88.5%,提高了約67.2個百分點。東營、天津率先達到較高開工率,營口、葫蘆島、濰坊、煙臺、大連、盤錦、濱州等城市后來居上,生態修復項目已全部開工,秦皇島、錦州、唐山等三市分別將未開工項目壓縮至1個。

          下一步,我部將結合疫情防控要求,采取衛星遙感監測及現場調查核實相結合的方式,持續跟進三省一市及沿海城市(區)生態恢復修復任務進展,督促推動做好渤海生態修復工作。7月初,我部將開展生態恢復修復進展現場調查核實工作,并對進展滯后地區進行通報。

          劉友賓:下面,請別濤司長介紹情況。

          ■ 按照“依法治污”總要求,構建了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適應的法規標準大框架

          別濤: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法規標準的關心和支持!

          今天,在全國兩會結束約一個月的時候,這兩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中也涉及生態環境內容,以法規標準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正當其時。

          最近,生態環保法規標準領域有許多令人振奮的消息,與大家分享其中兩項:一是今年4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修訂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習近平主席簽發主席令予以頒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這部法律通過加強對固體廢物包括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的監管力度,將有力促進固體廢物領域生態環保工作,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

          二是今年5月底,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社會十分關注的《民法典》,確立“綠色原則”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物權、合同、侵權責任三編都有“綠色”原則的有關內容,其中專章規定“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不僅延續此前法律有關規定,還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實踐進展,增加規定違法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并明確規定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則。5月29日,習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專門提及生態環境保護,他指出:“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要加強對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和監督指導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這與總書記一直以來對于生態環境法規標準的重要指示精神一脈相承,他反復強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以“依法治污”保障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生態環境法規標準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生態環境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等各環節、全過程協同發力,推動生態環境法規標準體系建設與重大法治、重大改革緊密融合,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推進環境標準基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切實按照“依法治污”總要求,構建了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適應的法規標準大框架,取得積極進展。

          ■ 繼續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標準,切實樹立生態環境法治應有的權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我想問一下,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一年,我想了解一下今年發生的疫情對依法治污產生了哪些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條件下,生態環境部如何做好依法治污?

          別濤:謝謝您的提問,這是當前社會很關心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黨組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專門組織了研究討論。

          必須說明的是,一直以來,“依法治污”始終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就包含了嚴密法治觀。這也是生態環境部門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

          近年來,生態環境領域立法工作取得突出進展,涵蓋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物、噪聲防治、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基本實現了生態環保領域各環節、各方面“有法可依”,這既是“依法治污”取得的重要成效,也是進一步推進“依法治污”的重要基礎。

          在當前這一階段,突出要求“依法治污”,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一份生態環境保護的滿意答卷。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不松懈,就是要繼續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標準,對違法排污要依法懲處,不能降低標準、不能突破底線、“不能搞下不為例”,要切實樹立生態環境法治應有的權威。

          突出“依法治污”,要求生態環境部門和地方政府其他相關部門更加注重嚴格依法行政,在法律授權之下、在法治軌道之上,更加全面、更加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生態環保的工作職責。一方面,法定職責必須為,不能以各種理由“不作為”,逃避責任、放任違法;另一方面,在履職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條件,不允許亂作為,不能肆意減損企業等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生態環境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建立了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機制,對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都進行合法性審核,避免“紅頭文件”和行政處罰的任性、不合理,切實保護企業和公眾的合法權益。

          我們突出“依法治污”,與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是一體的、相互呼應的。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的,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完全可以更加主動探索創新、采取更多有效的、管用的“招數”,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為服務好復工復產,支持好“六保”,生態環境部最近出臺一系列文件。其中,實施了兩個正面清單,一個是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另一個是監管執法正面清單。這兩個清單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放管服”改革精神,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對于服務“六穩”工作,推動復產復工、維護社會經濟穩定的大局,具有積極作用,是便民的措施。同時,實行清單管理制度,絕不等于放松監管,更不是放任不管。兩個正面清單的核心在于實現監管方式的優化創新,提高針對性,對不同的企業區別對待,對守法的企業要給予充分的信任,減輕企業的負擔。這是環保監管手段的創新,是服務于社會,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謝謝。

          ■ 辦理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封面新聞:謝謝劉司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請問目前這項工作進展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將開展哪些工作?能否介紹典型的案例,謝謝。

          別濤:謝謝您關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這是一項新的制度,也是一個新的探索實踐,是由中央提出、中央部署、各部門協同參與共同推進的一項生態環境改革措施。從2015年中央開始布置,試點兩年之后2018年在全國全面試行,從2015年算起有5個年頭了。對5年以來的進展,我借這個機會做一個反饋。

          主要有5個方面的進展。

          一是國家層面統籌推進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部推動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納入了中辦、國辦2019年印發的《中央生態環境督察工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積極配合最高法、財政部、司法部等部門制訂了相關司法解釋、損害賠償資金管理、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評估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性文件;梳理近三年突發環境事件和掛牌督辦案件等情況,匯總形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重要案件線索,印發各地方核查辦理;對工作推進相對緩慢的部分省份開展幫扶督導;組織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件評選,公眾積極參與評選,我們也公布了這些案件。

          二是立法取得新進展。上月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專章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明確國家規定的機關和法律規定組織的生態環境損害的索賠權,包括檢察院,包括合法的NGO,包括法律授權的行政部門,可以對遭受損害的生態環境提出索賠。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范圍、懲罰性賠償、賠償的責任形式和范圍的內容,將改革的成果上升為國家基本法律的內容,從實體法的層面上確定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法律制度。生態環境部也在積極推動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納入相關專項法律,現在已經寫到法律里面的有土壤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三是各地案例實踐不斷豐富。各地方以典型案例為抓手,辦理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法律效果和生態效應。據我們的統計,全國共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945件,涉及到的賠付金額超過29億元,有效推動修復了大量的受到損害的土壤、林地、草地、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固體廢物的清理,取得良好的綜合效果。

          四是地方的相關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各地方均印發了省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實施方案,有157個地級市印發了市地一級的實施方案,確定了分工,各地共制定磋商、調查、鑒定評估、資金管理等相關的配套文件有200余件。

          五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所需要的技術規范在持續完善。生態環境部已經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系列技術方法,涉及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積物等方面,基本實現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的各環節要素的全覆蓋。同時,還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等規范,完善物質屬性鑒別的程序和方法。編制了突發環境事件環境影響和損失評估管理辦法,以及應急處置階段直接經濟損失的核算細則,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損害鑒定評估工作。

          肯定取得進展的同時,現在也清醒地看到還存在若干問題,跟大家做一個報告。

          一是各個地方改革進展很不平衡,有13個省份的辦案總數超過20件,案件數占比80%,還有一半以上省份案件數占比不到20%,其中還有極少數的省份是在個位數上徘徊。

          二是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體系不夠完善,我們有8個規范,但是還不夠完善,特別是關于生態系統、生態要素的評估方面,由于涉及到技術性、專業性,這方面還沒完全到位。

          三是多數地方專業人員力量不足。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5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調度和督導力度,特別是對進展緩慢的地方,要推動地方落實中央的改革要求。

          二是會同有關部門,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設。

          三是加強生態環境損害建立評估的技術方法體系的建設,填補空白。

          四是開展能力建設和行業管理。

          五是大力推動各地的重點案件的辦理和交流。

          剛才您比較關注案例,案例總數到今年1月份共辦理945件,其中有一批有影響力的、有代表性的案件。借這個機會,我想通過案例對這項制度改革的效果做一些說明,介紹4個案例。

          案例1,重慶兩江新區某企業違法傾倒混凝土泥漿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損害的環境要素涉及到1.44萬平方米農田表土的流失和板結、土地裸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重大變化,生態環境損害接近1000萬元,準確說是948萬元。2019年7月,賠償權利人和涉案企業經過磋商,達成了賠償協議,肇事企業隨后履行了生態環境的修復責任,清理的污染物超過4萬立方米,土地超過1.3萬平方米。

          這個案子有兩個亮點,亮點一是當地的檢察院——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發現了某企業違法傾倒造成損害之后,通過發送檢察建議書的形式,將案件線索告知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公益訴訟線索的有效銜接。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電話:150 1186 6968

        敏宏官網:www.shspgay.com    環保商城:www.gzmhmall.com    

        工業廢氣凈化:www.gzmhkj.com    油水分離器:www.jz818.cn    油煙凈化器:www.mh118.cn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工程案例
        QQ客服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