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堅決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就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加成色,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七大標志性戰役,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們感覺藍天白云更多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美好生活景象又回來了。在環境日到來之際,讓我們截取幾個畫面,展示治污攻堅的成果。
——題記
聚焦京津冀、汾渭平原 把蔚藍還給天空
中國環境報記者劉秀鳳
“看,西山!”最近,北京東二環附近的市民驚喜地發現,20多公里外的西山清晰可見,起伏的山體與藍天白云相映成畫。隨著空氣質量的改善,在朋友圈曬藍天的人越來越多,每一張照片都傳遞出百姓的幸福和喜悅,也是對藍天保衛戰成績的肯定。
生活在京津冀地區的人,對霧霾有著切膚之痛。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只有下大力氣,出臺硬措施,才能扭轉局面。
在日前舉行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為河北點贊:“現在我們心目中,河北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是優等生,走在全國前列。”他認為,這是河北多年來持續治本、治標措施的效果體現。
從2013年到2019年,河北淘汰和化解了鋼鐵過剩產能近1億噸。同時,大力推進平板玻璃、水泥、陶瓷和工業窯爐治理,通過大刀闊斧地產業結構調整,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全國每生產7張人造板,就有一張來自河北文安,這里頂峰時期有人造板生產企業2000多家。但長期以來的低端重復建設、簡單粗放式發展,使得環境污染、行業無序競爭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從2017年開始,文安采取取締燃煤鍋爐、清理“散亂污”企業等措施,淘汰落后和不達標企業1600余家。企業數量減少了,但規模不斷壯大,效益不斷提高,因為這不僅是環保升級,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也同步提高,真正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汾渭平原也在努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這場硬仗。剛剛過去的這個秋冬季,山西省第一次實現環境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全面改善,第一次在采暖季實現月度無重污染天氣。這得益于山西省“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同時也離不開“一市一策”的精準發力,山西根據各地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任務、目標差距及產業、能源、運輸結構等實際情況,找準問題根源,靶向治療。
通過在汾渭平原11個城市開展“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有力提升了各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各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作為駐西安工作組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說,“一市一策”團隊每天都要做日報分析,每周要做周報分析,每月還要做月報分析。遇到重污染過境,要在3天內完成各類污染源成因分析報告。最終,這些報告會提交給省、市、縣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幫助他們在治理霧霾時科學決策。
除了區域作戰,在重點行業實施重要措施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必要之舉。比如,“公轉鐵”就是破解交通運輸帶來大氣污染問題的重要舉措。2019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2%。客運看高鐵,貨運看重載。2019年9月28日,浩吉鐵路正式開通,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浩勒報吉南站,終到江西省吉安市境內吉安站,全長1813.544千米,2020年計劃完成運量6000萬噸,長期規劃設計輸送能力為每年兩億噸。作為國家“北煤南運”新的戰略通道,過去需要一個多月才能運到的煤炭,通過浩吉鐵路,最快一天之內可以到達。
打贏藍天保衛戰,還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安排部署,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重污染天氣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在全國平均PM2.5氣象條件比2018年偏差5.7%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處在決勝之年,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更要對任務的艱巨和形勢的嚴峻保持清醒認識。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末端治理空間和減排潛力越來越小,未來工作重心將逐漸轉向結構優化調整,但具體到每一個項目,都是“難啃的骨頭”。
當下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還是在低水平上的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拐點還沒有到來,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繼續奮斗,繼續攻堅克難。
廣州敏宏環保敬展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工業油煙凈化器、油煙煙塵凈化器、工業油水分離器、餐飲油煙凈化器,廚房油水分離器,廢氣凈化設備、噴淋凈化設備、活性炭廢氣吸附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環保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環保企業。電話:15011866968
聚焦珠三角把清澈還給河溪
胡文婷
潺潺清水流過,翠綠荷葉搖曳身姿,淡紫色九品香水蓮輕臥池水中央,這是廣東省深圳市茅洲河燕羅濕地公園獨有的美麗風景。時逢五一假期,羅先生帶著家人來到茅洲河流域的燕羅濕地公園游玩。羅先生向記者表示,朋友們向他推薦此地時,他還充滿懷疑:印象中茅洲河以“臭水溝”聞名,怎么還能去游玩?但如今呈現在他面前的美麗景觀,讓他由衷贊美。
159處黑臭水體和1467處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2019年,深圳成功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一年前,廣州也獲此殊榮。廣深兩座特大城市人口、產業密集,曾經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粗放發展,河流遭受嚴重污染。如今兩座城市相繼突圍成為“全國示范”,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茅洲河是深圳的母親河之一,下游11.7公里為深圳、東莞兩市界河。伴隨著城市建設加速推進,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茅洲河成為全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為啃下水污染防治中這塊“硬骨頭”,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親自掛點督辦茅洲河治理,4次赴現場督導推進,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多次批示和調研推動工作。在茅洲河黑臭的河水岸邊,經常能看到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的身影:不打招呼就暗訪、親自協調解決難題……有一次,一下飛機就直奔茅洲河,跟河邊的居民嘮家常,聽他們講茅洲河水質由好變糟,再逐漸變好的歷程。
缺少系統和整體謀劃是茅洲河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經過長期摸索,深莞兩市逐漸形成合力,建立了茅洲河治理的長效機制。深莞兩市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解決茅洲河界河段清淤、河涌整治等重點問題。
如今聯防聯控已成為廣東治水特色,各地相繼攜手推進流域共治:廣州、佛山、清遠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會商協調跨界河治理;汕頭14位黨政領導包干練江15條主要支流治理,每月駐點現場辦公……
除了高位推動,大兵團作戰也是廣東治水的重要舉措。進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機器轟鳴、車臂伸縮構成的施工場景成為茅洲河流域的常態。茅洲河治理長期存在干支流不同步、分段治理、碎片化施工的弊端。為打破瓶頸,深圳開創性地引入了EPC模式,即工程總承包模式,采用“地方+大國企”的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模式。高峰期一線施工人員超2.3萬,作業面逾2300個,最高單日鋪設管道4.2公里、單周24.1公里。
經過探索,廣東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了EPC模式,打破以往條塊分割、零敲碎打的做法,統籌考慮“廠、網、河”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涉水全要素,將流域所有治水項目統籌打包交由大型央企實施。目前廣東番禺、佛山已相繼推行EPC治水模式,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實施大兵團項目的區域,水環境質量越來越穩定,河涌返黑返臭越來越少。
由廣東省政府協調省屬國企發起的“大兵團作戰”,使廣東省環境基礎設施滯后的流域踏上了治理快車道。
“水污染問題表現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按照治水專家的結論,廣東省實施多項舉措實現源頭治理,各流域內截污控源日趨精細。
比如,廣東省著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深入城鄉“最后一公里”。2019年全省城市(縣城)新增20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超過130萬噸/日,新增城鎮污水管網超過7000公里;新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227座,處理能力110.24萬噸/日。
同時,廣東的治水思路也從注重末端治理向源頭截污轉變。在練江流域的環保園區,印染企業紛紛入駐,集中治污;在基層社區,雨污分流逐漸推行;在偏遠農村,人工濕地成為亮麗風景,污水在此收集凈化。
治水之路,久久為功。2019年,全省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中,已有4個消除劣Ⅴ類,7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77.5%。今年,廣東必將以更大決心、更強信心、更有力舉措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聚焦長三角把芬芳還給土地
中國環境報記者 朱智翔 晏利揚 通訊員 谷尚輝
走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海游港兩岸,微風拂面,風景如畫。此情此景下,很難想像,這里過去是醫化企業的聚集地。粗放的生產方式曾在此種下“毒”果,讓這片土地因污染而留下“傷疤”。
“受傷”的土地約41畝,作為浙江2019年治理修復的15個重點污染地塊之一,這是臺州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實踐中又一成功案例。作為全國7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臺州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打好“防控治”三位一體組合拳,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成效明顯,成為了浙江乃至全國的示范標桿。
摸清底數切斷污染途徑
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經過幾年的生態修復,如今行走在亭嶼村花卉路上,滿眼盡是蔥蘢的花木。
“已經很難回想當年的環境了。”路橋區峰江街道亭嶼村村民李大伯回憶到,以前亭嶼村幾乎家家都從事金屬拆解行業,房前屋后堆滿垃圾,空氣中常年充斥著廢舊金屬特有的臭味。
當時,這樣的場景不只在路橋,在整個臺州也較為普遍,在帶來嚴重環境風險的同時,也禁錮著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整治固廢拆解業已勢在必行。早在2009年,臺州市委、市政府就出臺實施《臺州市固廢拆解業整治暨土壤污染修復控制實施方案》,首次嘗試對受污染農田進行修復。從那時起,不斷出臺的治土政策給這些被污染的土地重新帶來了生機。
如今,以先行先試的臺州為樣板,浙江各地已圍繞源頭預防、準入、項目實施、執法等環節,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了組織協調、預警通報、督查考核和聯絡員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體系。
為根治土壤污染,臺州從源頭入手,力求摸清污染底數,切斷污染途徑。走進臺州市浙江之恩環保產業園,工藝全自動、設施全封閉、設備全架空、廢水全分流成了這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干凈、衛生、高效,電鍍產業“臟亂差”的景象蕩然無存。
“以前電鍍行業對環境影響大,必須要轉型升級。”臺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陳昌筍說,要以電鍍工業園建設為重點,合理規劃工業園建設,進行集中發展、集中治污,實現產業優化聚焦、層次提升和環境綜合治理的目標。目前,類似的專業化園區管理模式,已從臺州電鍍產業向熔煉、鑄造等涉重金屬行業全面鋪開。
專業化園區管理,只是臺州從“源頭”入手,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舉措之一。此外,臺州還持續推進關停并轉、產業集聚等舉措,打出“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全鏈條”的組合拳。不只在臺州,在浙江全省,行業整治都是治土的控“源”之策。2019年,浙江共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1300多家,整治“低散亂”問題企業近兩萬家,重金屬減排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大面積切斷了工業污染進入土壤的途徑。
分類管控綜合治理
高樓大廈間,綠樹紅花盡顯生機;公路街道旁,城市景觀美不勝收……看著眼前的臺州玉環市新城吾悅廣場,很難想像它的前身是污染重地——三合潭工業區。
20世紀90年代,數十家汽摩配件、電鍍等企業在此落地生根。由于欠缺系統規劃,大多數企業粗放式發展,加上電鍍企業不規范操作造成的持續污染,這處地塊的重金屬含量已經超標。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很大、成本高,為了將地塊重新建設利用,通過調查研究,最終確定采用“異味穩定化”工藝對土壤進行修復。
隨著土壤修復的實施,三合潭工業區塊整體搬遷改造,一個新興的商業中心——吾悅廣場也隨之拔地而起。
“實際上,每塊土地的土壤污染情況不同,修復方案和修復目標也就會有所差異。”陳昌筍介紹說。
在工業用地污染防治方面,重點推進實施全市醫化、電鍍、拆解等重點行業工業企業退役場地治理修復工程。在農用土地污染防治方面,針對不同的重金屬污染程度,提出不同的技術路線,開展田間試驗。此外,臺州還通過全面劃定環境功能區劃、嚴格污染地塊開發利用準入等,進一步對不同污染地塊實施精準防治。
臺州分類防治土壤污染只是浙江治土工作的縮影。2017年以來,浙江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通過分類綜合治理,累計完成60余個修復工程,治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30多萬立方米,為城市建設提供“凈地”超過100萬平方米。
“對于治土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起步較早、先行先試,特別是2016年國家‘土十條’出臺后,浙江隨即制定了工作方案,召開多次全省會議,拿出了治水治氣的決心打響治土攻堅戰。”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說,下一步,浙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管理臺賬,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深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落實“土十條”,統籌加強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高水平打贏凈土保衛戰。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電話:150 1186 6968
敏宏官網:www.shspgay.com 環保商城:www.gzmhmall.com
工業廢氣凈化:www.gzmhkj.com 油水分離器:www.jz818.cn 油煙凈化器:www.mh11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