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各項工作,推動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快確定“三線一單”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連續以視頻連線方式召開3場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以后,首次恢復召開現場發布會,見到大家,倍感親切。
為全面反映我國2019年生態環境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監測司柏仇勇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肖建軍副站長,介紹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和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我部近期幾項工作。
一、部署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生態環境部將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做好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生態環保工作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部署做好生態環保工作。
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生態環境部門將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各項工作,確保到2020年年底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其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必須確保完成,已經完成的指標要保持持續向好,不能倒退變差,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同時,部分預期性指標,如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下降25%、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減少1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屬縣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60.4以上等,也要力保如期實現,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生態環境部門將堅持統籌兼顧,做好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生態環保工作,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堅持精準治污,做到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堅持科學治污,做到科學決策、科學監管、科學治理,切實提高環境治理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堅持依法治污,牢固樹立法治思維,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全面推進,扎實做好生態環境治理各項工作,形成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格局。堅持夯實基礎,為各項工作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二、推動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快確定“三線一單”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有關要求,我部積極推動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快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下簡稱“三線一單”),按照“國家指導、省級編制、地市落地”的模式,組織31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兩個梯隊加快推進“三線一單”工作。第一梯隊為長江經濟帶11省(直轄市)及青海省,第二梯隊為北京等19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第一梯隊12省(直轄市)中,6省(直轄市)“三線一單”陸續通過省級黨委政府審議。其中,4月2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成為全國首個正式發布“三線一單”實施意見的省份;浙江省“三線一單”成果已通過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審議,目前文件已簽發,正在制作中;上海、江蘇、安徽、貴州四省(直轄市)“三線一單”成果已通過省級人民政府常務會審議;其余6省均已完成了“三線一單”成果論證,正在或即將報請省級黨委政府審議。
第二梯隊也已組織完成“三線一單”初步成果,正在抓緊論證、對接,力爭在今年年底前發布實施。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對各省“三線一單”工作進行調度,組織對口指導單位做好指導幫扶,確保第一梯隊于今年6月底前、其他各省(直轄市)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三線一單”確定工作。
三、持續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親自部署、推動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為推進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
今年是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生態環境部會同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制定了2020年工作計劃,大幅削減固體廢物進口量,保持打擊洋垃圾走私高壓態勢。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大幅提高固體廢物違法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等行為的罰款額度。截至2020年4月30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249萬噸,同比減少47.3%。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堅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進口這一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舉措,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扎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確保到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圓滿完成改革的各項目標任務。
四、創新監管方式,做好醫療污水收集處理監管工作
疫情發生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做好醫療污水收集處理監管工作,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質量,運用“互聯網+”搭建網上溝通聯系平臺,將有關專家、一線操作人員、各級生態環境管理人員連線,既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又深入縣(區)一級了解真實情況,不斷創新監管和幫扶方式。
2月1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總結了非典以來醫療污水監管的經驗,對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管理要求,并協調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家科研機構組成專家團隊,針對疫情重點地區或存在問題較多的地區,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進行專家診斷,在水處理、消毒、設備運行等方面及時予以技術指導。
針對視頻連線發現的常見問題,及時組織專家開展“云培訓”,就疫情期間醫療污水處理技術要點及常見問題等進行詳細講解,探索出一套“云監管”“云幫扶”的新方法。截至5月22日,累計與湖北、吉林、遼寧等300余家定點醫院進行連線,協助解決了一大批技術問題和工作隱患。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生態環境部前方工作組以及部分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對視頻連線發現的問題線索開展現場核查督辦,進一步夯實了問題整改效果。
截至5月22日,累計發現治污設施運行管理不規范、末端消毒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91個,已全部整改完成。目前,全國醫療污水均嚴格落實消毒措施,收集處理平穩有序。
下面,請柏仇勇司長介紹情況。
■ 出臺《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提出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
柏仇勇: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對你們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借此機會,我就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作簡要介紹。
廣州敏宏環保敬展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工業油煙凈化器、油煙煙塵凈化器、工業油水分離器、餐飲油煙凈化器,廚房油水分離器,廢氣凈化設備、噴淋凈化設備、活性炭廢氣吸附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環保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環保企業。電話:15011866968
一、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
2019年是新的生態環境監測司組建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在部黨組堅強領導下,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各項工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一是抓全局、謀長遠,系統規劃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我們深入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按照“五個打通”和“統一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要求,本著“大監測、大生態”理念,首次將海洋、地下水、排污口、水功能區、農業面源、溫室氣體等要素納入全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通盤謀劃,出臺了《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提出了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戰略目標的生態環境監測發展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作為指導今后一個時期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監測支撐。
二是強法治、建規范,大力推進監測法規制度建設。為了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法律保障,我們積極推動監測立法,編制完成《生態環境監測條例(草案送審稿)》,對生態環境監測地位作用,以及各類主體的職責、權利、義務做出系統的制度設計,目前已正式報送國務院審議。同時,不斷加強監測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已形成覆蓋地表水、環境空氣、污染源等主要領域的監測類標準1200余項,為監測工作依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重融合、擴數量,優化調整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完成“十四五”國家環境空氣、地表水、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調整,國考城市空氣站點由1436個增加到1734個,地表水監測斷面由2050個增到3646個,海洋監測點位整合到1359個。調整后的監測網絡覆蓋面更廣、代表性更強,能夠更加全面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更加精準支撐生態環境管理,為科學確定“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奠定扎實基礎。
四是嚴監管、重懲戒,堅決守住數據質量的生命線。我們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綜合運用“雙隨機”檢查、飛行檢查等手段,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運維單位等開展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各類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姑息。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強化警示震懾作用,營造不能假、不敢假、不想假的環境和氛圍,嚴守監測數據質量“生命線”。
五是大比武、展風貌,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時隔九年后再次舉辦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全國共有1390家生態環境監測(檢測)機構6198名技術人員參加省級賽,共有33支代表隊293名選手會師全國總決賽。大比武活動在全系統、全社會營造了扎實理論學習、鉆研操作技術的良好氛圍,集中展示了監測隊伍的技術水平和精神風貌,樹立了鐵軍先鋒隊的良好形象,極大地調動和激勵了監測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二、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正式向社會發布。報告顯示:
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達標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全國1940個國考地表水斷面中,Ⅰ類-Ⅲ類比例為74.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向好,我國管轄海域一類水質面積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類海域面積同比略有減少,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4.7%,同比持平;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經初步核算,2019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1%,完成年度預期目標。
以上是有關情況的介紹。謝謝!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 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藍天越來越多,水質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
科技日報:我想請教柏仇勇司長,剛才您介紹了2019年我國生態環境狀況,想請您分析一下我們國家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我們該怎么發力?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從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來看,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在這里,我用三個“越來越”概括表述:一是藍天越來越多。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1.7%。重污染天數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減少了40%;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減少了約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減少了約90%。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總體上升,2019年達82%。二是水質越來越清。“十三五”以來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體逐年減少,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累計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全國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全國海水水質穩中向好,近岸海域優良水體比例累計提高6.1個百分點,劣四類水體比例累計下降6.6個百分點。三是生態越來越美。全國生態狀況指數呈上升趨勢,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域由2012年的452個增加到2019年的817個,其中12.5%的縣域生態環境質量同比好轉。
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是,改善程度距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仍然肩負著艱巨的任務。具體來說: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距離國家二級標準還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都為國家二級標準的1.6倍左右,區域空氣重污染過程時有發生;全國仍有65個國考斷面水質為劣Ⅴ類,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質總體仍為輕度污染;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72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情況;地下水水質總體上并不樂觀;全國近岸海域仍有13個海灣春、夏、秋三期監測均出現劣四類水質,仍有8個入海河流斷面水質為劣Ⅴ類;中西部地區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生態環境監測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將用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頂梁柱”和“生命線”的神圣職責,以實際行動支撐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謝謝!
■ 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我想問的是環境監測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如何?今年有何重點任務?“十四五”時期,針對當前環境特點和薄弱環節,會有哪些考慮?在哪些重點領域將加強監測網點的布局?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十三五”期間陸續出臺了關于監測網絡建設、省以下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等三份重要改革文件,基本形成了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和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基礎能力明顯提高。全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達5000余個,覆蓋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及部分區縣;全國地表水監測斷面總數達1.1萬個,覆蓋全國十大流域;布設全國土壤監測點位8萬余個,基本覆蓋全國所有區縣和土壤類型。
二是運轉效能明顯提高。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國家全面上收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2050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全面推行采測分離模式,1436個國控氣站和1881個國控水站均由國家統一委托運維,從體制機制上有效保證了監測與評價的獨立、客觀、公正。加快培育和規范監測市場,鼓勵社會檢測機構參與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全社會已形成由3500余家機構、約30萬從業人員組成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人才隊伍。
三是數據質量明顯提高。堅持“保真”與“打假”兩手抓,形成覆蓋氣、水、土、固體廢物、生態遙感等多個領域的監測類標準1200余項,基本滿足質量標準、排放標準和管控標準的監測需求,構建了國家—區域—機構三級質控體系并有效運轉,嚴厲打擊監測違法行為,確保監測活動有章可循。
四是支撐能力明顯提高。圍繞七大標志性戰役和四項專項行動,初步建成國家—區域—省級—城市四級空氣質量預報體系和聯合會商機制,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區域和省級基本具備7天-10天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準確率達到80%以上,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重大活動環境質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是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堅持“監測為民、監測利民、監測親民”,以城鄉空氣、飲用水水源、農用地土壤、環境噪聲等為重點,扎實開展民生監測,每年發布《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實時公開空氣、地表水自動監測數據,及時發布全國及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預報,支持多種渠道便捷查詢,為公眾提供健康指引和出行參考。老百姓從“盼溫飽、求生存”,到“盼環保、求生態”,從“出門看天氣”,到“出門看空氣”。
當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仍面臨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尚未形成、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精細化支撐不夠、法規標準有待完善、數據質量仍需提高、保障力度依然不足等問題。為此,“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監測責任體系,鞏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大格局”;二是建立健全監測網絡體系,完善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一張網”;三是建立健全監測質量監督體系,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嚴守數據質量“生命線”;四是建立健全評價應用體系,強化綜合分析、追因溯源、預測預報、成效評估的全鏈條核心支撐;五是建立健全綜合保障體系,筑牢生態環境管理“頂梁柱”基石。謝謝!
■ 我國現行有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標準共計25項,涉及18種污染物
南方都市報:近年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也受到關注,我們目前對有機污染物監測情況是怎么樣的?如何監測有機污染物?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提問一個比較熱門的敏感話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簡稱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環境中,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有機化學物質。我國現行有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的標準主要有四大類(分別為有機氯農藥類、多氯聯苯類、溴代阻燃劑類及二噁英類),共計25項標準,涉及18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我國高度重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與污染防控工作。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對水體和土壤中六六六及滴滴涕開展了監測,并逐步拓展到對環境中多氯聯苯、二噁英、溴代阻燃劑及全氟化合物的監測研究。2010年以后,圍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進行了多項專題監測研究,如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POPs區域污染現狀和演變趨勢”、國家環境保護公益行業科研專項“新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管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等。2015年,“新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區域運移及演變趨勢研究”列入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
2019年,我部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落實《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含六六六、滴滴涕等POPs指標的全項目監測工作。二是參與南極科學考察和北極站基考察,對多介質環境中POPs進行調查評估。三是結合科研項目,開展典型北方城市大氣及海水中短鏈氯化石蠟含量及介質分配過程研究、海洋沉積物(生物)典型POPs標準參考物研制、亞南極典型環境介質中六溴環十二烷和德克隆的污染水平與分布特征相關研究。四是結合海水水質、入海河流斷面、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等項目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介質中汞含量監測工作。
下一步,我部將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納入全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并持續推廣應用相關科研成果,不斷提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能力和水平。謝謝!
■ “十四五”將構建覆蓋近岸、近海、極地和大洋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中國青年報:2018年機構改革之后,生態環境部在海洋監測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如何?“十四五”期間我們有哪些新的考慮?謝謝。
柏仇勇:謝謝記者的提問。2018年機構改革,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劃入生態環境部。我部專題研究部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一是整合原環境保護部和原國家海洋局海洋監測點位,統籌開展海水水質、沉積物質量、入海河流斷面、海洋生態系統、大氣污染物沉降等監測;二是統一海洋監測方法和評價指標,確保監測數據準確、規范;三是加大入海河流及直排海污染源監測力度,精準發力,為陸海統籌、綜合治理提供支撐;四是拓展渤海生態環境專項監測,加密監測點位,加大監測頻次,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提供監測保障。
2019年,我國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整體穩中向好。全國近岸海域水質改善明顯,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提高5.3個百分點;渤海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同比上升12.5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比例同比減少3.7個百分點;入海河流水質不斷提升,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下降10.7個百分點,“消劣”工作初見成效。
“十四五”,我部將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海洋生態安全為核心,構建覆蓋近岸、近海、極地和大洋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一是優化海洋常規監測。以1359個海水質量國控點位為基礎,完善海水、沉積環境、生物質量、放射性監測指標體系,全面掌握管轄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狀況。
二是強化海洋生態監測。優化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提升監測覆蓋面和代表性,監測指標從以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為主,向標志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擴展,全面評估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狀況。
三是聚焦海洋專題專項監測。圍繞國際熱點環境問題和新興海洋環境問題,開展海洋溫室氣體、海洋微塑料、西太平洋放射性監測,監測范圍覆蓋我國管轄海域,并適當向極地大洋海域拓展。
四是加強海洋監測能力建設。實施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完善海洋監測實驗室基礎設施,組建海洋監測(調查)船隊,積極參與“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建設,提升海洋自動監測與應急保障能力。謝謝!
■ 我國臭氧標準已提前與國際接軌,臭氧已成為影響夏季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
中國新聞社:我想請問當前我國臭氧污染呈現怎樣的特征?請介紹一下臭氧污染的監測標準和臭氧污染程度劃分?您對公眾如何做好防護有哪些建議?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我國臭氧污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2019年,全國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41.8%,僅次于占比45%的PM2.5。夏季臭氧污染,已成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攔路虎”,與秋冬季PM2.5污染成為擋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
我國臭氧污染的基本情況:一是我國臭氧標準已提前與國際接軌。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臭氧二級標準限值為160微克/立方米,與世衛組織標準限值一致,與美國0.07ppm(約150微克/立方米)較為接近。二是近年來,全球臭氧背景濃度呈增長趨勢。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左右,與我國背景站變化趨勢較為一致。這主要與全球氣候變暖、人為污染排放,以及區域大范圍傳輸等因素有關。三是我國臭氧污染在空間分布上與PM2.5較為一致。主要原因是,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學反應生成O3的前體物,也是PM2.5中二次組分的主要前體物。2019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既是PM2.5的污染較重區域,也是O3濃度較高區域。同時,大氣中PM2.5濃度顯著下降時,會導致光輻射增強,有利于臭氧生成;監測結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年際變化整體上呈反相關性。四是臭氧已成為影響夏季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其中,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汾渭平原6月-7月為O3污染最重月份,長三角地區6月-9月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月-11月為污染最重月份。從我國北方地區到南方地區,O3峰值時間逐步呈后移趨勢。
現階段,我國臭氧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體物還維持在較高的濃度水平。在強日照、高氣溫、少云量、弱風力、少降雨等不利氣象條件下,將加速光化學反應,造成臭氧濃度超標。2019年,全國337個城市O3平均濃度為148微克/立方米。
據研究,O3平均濃度超過160微克/立方米,才會對人體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大家不要談“氧”色變。臭氧在大氣平流層中是保護地球的“好東西”,近地面高濃度臭氧才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壞東西”。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電話:150 1186 6968
敏宏官網:www.shspgay.com 環保商城:www.gzmhmall.com
工業廢氣凈化:www.gzmhkj.com 油水分離器:www.jz818.cn 油煙凈化器:www.mh11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