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新愿景下,四川污染防治攻堅戰怎么打?有什么新打法?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波近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用了三個關鍵詞:降碳、提氣、治水。
他表示,“十四五”期間,四川將牽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統籌推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行動,推動“減污”與“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環境質量改善與應對氣候變化“雙贏”,讓雪山與藍天同框。
關鍵詞:降碳
藍天與雪山同框,氣候與環境雙贏
“在千萬級人口大城市遙望雪山,是成都一道獨特的風景。見雪要有雪,氣候友好是關鍵。”2020年,成都因為“看得見雪山”頻頻刷上熱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采訪,王波的話題還是從雪山開始。
對于碳達峰和碳中和問題,王波首先分享了一組數據:2019年,四川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不到3億噸,居全國第15位;人均碳排放為3.3噸,是全國人均排放最低的兩個省份之一;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為0.7噸/萬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
“四川的低碳經濟和低碳產業發展較快,電氣化水平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林草碳匯稟賦條件優越。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未來碳排放增量空間大,并且還面臨著長期積累的重化工產業‘高碳鎖定’問題。”王波說。
“十四五”期間,四川經濟年均增長要保持6%但碳排放強度年均要下降4%以上,特別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四川還面臨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中東部產業轉移承接、天然氣(頁巖氣)開發利用等碳排放剛性需求。
“既要完成碳達峰目標任務又要為發展留足空間,這種博弈考驗執政者智慧。”王波表示,目前四川減碳主要靠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但在碳達峰目標引領下,需要更加注重源頭預防和以降碳為“牛鼻子”的源頭治理,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理和協同聯動。
王波透露,“十四五”期間,四川將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將碳排放、氣候績效等因素納入戰略規劃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把好低碳準入關,限制化石能源密集型產業過度擴張,將“十四五”煤炭、火電占比降到10%;大力發展和消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構建氫能產業生態圈,打造天府氫走廊、成渝氫走廊。在時間表、路線圖上,推動煤炭、鋼鐵、水泥行業“十四五”率先達峰,支持成都都市圈、攀枝花市等地區先行達峰。
目前,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正在推動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建立碳達峰常態化調度機制,出臺大型活動碳中和推廣方案,推動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實施碳中和。
廣州敏宏環保敬展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工業油煙凈化器、油煙煙塵凈化器、工業油水分離器、餐飲油煙凈化器,廚房油水分離器,廢氣凈化設備、噴淋凈化設備、活性炭廢氣吸附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環保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環保企業。
“十四五”大氣治理爭取21個市州全部達標
達標城市增至14個,全省優良天數率達90.8%,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全省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重污染天數平均僅約0.6天,同比減少0.2天……“十三五”期間,四川空氣質量的改善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們將在‘十三五’的基礎上,繼續自我加壓,主動對標全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治理標準要求,采取一系列創新措施‘提氣’。”提氣,是王波帶來的第二個關鍵詞。
“雖然國家尚未下達目標任務,但可以肯定的是,空氣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王波說,四川要推動藍天保衛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爭取21個市州全部達標,推動已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現在的35毫克/立方米向25毫克/立方米邁進。
大氣治理如同爬坡上坎,越往后越難走。對此,王波也有著充分的認識。
“‘十三五’時期,能上的技術手段都上了,能改造的基本都改造完成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王波分析,目前四川大氣污染治理成果還不牢固,全省工業源、移動源、城市面源污染排放大的局面仍未根本轉變。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結構不合理。”
在交通運輸結構上,全省仍以公路運輸為主,造成移動源排放占比大,相對清潔的運輸方式如鐵運、水運等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以成都為例,成都機動車輛保有量是607萬輛,移動源污染貢獻比高達79%,是最大的污染源頭。“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大于成都,但是移動源污染貢獻比卻更低,就因為北京新能源車輛占比遠高于成都,這就說明我們必須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王波舉例說。
在能源結構上,作為水電大省的四川具有先天優勢,但目前全省仍呈現出能源結構消費不均衡的情況。例如,川南的用煤量要占到全省半壁江山。
王波表示,針對結構調整,“十四五”期間四川將繼續聚焦源頭減排,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結構”,以工業源、移動源、城市面源為重點,全力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
“在結構調整的背后,蘊含著生態環境保護倒逼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只有高質量發展才能趟過‘深水區’。”王波說。
已經達標的城市已有實踐。如樂山全力推進重點行業煙氣深度治理,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眉山市2020年實現替代電量2.3億千瓦時,加快能源結構優化。
“這兩個城市GDP均超千億元,真正實現了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王波表示。
統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實現水豐水清水活水美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四川擔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責任,“治水”是王波第三個關鍵詞。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20年,四川在打贏重點流域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污染防治綜合治理和保護等方面精準發力,全省水環境質量創最好水平。
“優Ⅲ好水”比例由“十三五”初全國第16位提升到全國第7位,87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8.9%,較2016年上升26.4個百分點,國考斷面Ⅴ類、劣Ⅴ類全面清零,出川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岷江流域首次全域達標。特別是府南河黃龍溪斷面20年來首次達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王波認為,“十四五”要實現水環境質量達標改善向水生態系統穩定健康轉變,四川仍面臨問題和挑戰:流域水質鞏固和改善任務艱巨,沱江、岷江、涪江等重點流域部分斷面水質還不穩定,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仍是難點。
“十四五”期間,四川治水將會有一系列新打法。
王波介紹,四川將充分運用系統觀念,統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綜合考慮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癥結、對策、措施,增強治水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強化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大保護,借力雙城經濟圈戰略,推動川渝攜手做好81條跨界河流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聯合滇黔開展赤水河生態保護和修復行動,推進生態廊道建設;以打造幸福黃河四川樣板為重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積極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新模式,解決廁所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等問題。黃河流域地區將先行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試點,積極推動流域生態價值評估,打造一批百姓記憶中的美麗河湖。
具體到2021年,四川省將在國、省考斷面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力爭優良水質比例保持在90%以上,穩定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面,實現全省主要流域干流全面達標,支流總體改善;著力推動縣級黑臭水體整治、排污口規范治理、重點小流域治理等重點工作,全面開啟“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篇章。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電話:150 1186 6968
敏宏官網:www.shspgay.com 環保商城:www.gzmhmall.com
工業廢氣凈化:www.gzmhkj.com 油水分離器:www.jz818.cn 油煙凈化器:www.mh118.cn